Lake Titicaca (的的喀喀湖)位於秘魯和玻利維亞之間, 是世界上最高而大船可通航的湖泊,湖面海拔3812米。湖泊的名字在古語中有不同的解釋,卻巧妙地與他們視為神獸的美洲豹扯上關係,在奇楚語 (Quechua)中Titicaca的意思是’Rock of Puma’ – 美洲豹的大石,而在另一種當地古語艾馬拉語 (Aymara)中則代表’Grey Puma’ – 灰色的美洲豹,兩者的詮釋雖然不完全一致,但大致上都證明了湖泊的名字與美洲豹有關。而根據當地人的解說,把地圖上的Lake Titicaca倒轉過來看,大湖的形狀像一頭美洲豹,而在牠右下方的小湖像一隻兔子,所以湖泊的形狀可能是用來命名這個湖的原因。可是在沒有飛機的年代,不知道當地人怎樣得知湖泊的形狀,大概大家都只是胡亂猜想,把崇拜的神獸和寬大的湖泊聯想在一起。其實現在在Google地圖上看,我倒不覺得Lake Titicaca像美洲豹呢。
Lake Titicaca 是全南美洲最大的湖泊,在現今的版圖被分開為兩個國家擁有,在兩個國度,從兩個角度去欣賞這個美麗的湖泊。在秘魯可以看到當地烏魯族人 (Uros)居住的蘆葦島 (Floating Island),而在玻利維亞可以尋訪與印加傳說有關的太陽島 (Isla del Sol)和月亮島 (Isla del Luna)。


神秘的蘆葦島
在秘魯Puno (普諾)出發,安排了前往蘆葦島。蘆葦島-又名浮島-是島、又不是島,從地圖上找不到它的蹤跡,親身到達卻又能實實在在的看見一個又一個的島嶼,上面有民居、有居民、甚至連學校、教堂、球場都有,大大小小共有七十多個蘆葦島,到底為什麼不被記錄於地圖上呢?原來因為這些蘆葦島是人工「僭建」的漂浮島!相傳昔日的原居民為了逃避戰火,他們從Puno逃難到Lake Titicaca,並利用湖上盛產的蘆葦草來建造人工浮島,遷徙至湖上定居生活。時至今日,烏魯族人仍然保留傳統,居住在蘆葦島上,而且把建造蘆葦島的技術提升了不少,由過往隨處漂流,到現在學會了拋錨去把蘆葦島固定在一個地方,亦把建造蘆葦島的時間大大縮短。
由Plaza del Faro乘船到蘆葦島,沿途水域會見到很多蘆葦草,看到愈來愈高的蘆葦草叢代表我們愈來愈接近蘆葦島。



踏足蘆葦島
到達第一個蘆葦島,踏上鋪滿蘆葦草的地面感覺有點不實在,每走一步都要把腿提得很高,不然很容易會被蘆葦草拌跌。上岸後有兩位烏魯族婦人接待我們,親切的用艾馬拉語跟我們說「Kamisaraki?」,是「你好嗎?」的意思,我們亦禮貌地以艾馬拉語回答了「Waliki」。在傳統地方,人家用他的語言向你問好,一定要以他的語言對他作出回應,這是對他民族應有的尊重。寒暄過後,烏魯族婦人向我們模擬示範製作蘆葦島的方法,她用繩子把地基的泥土綑綁在一起之後,在上面以十字方式鋪上一層又一層的蘆葦草,這些蘆葦草層要鋪至一米高才算完成,然後可以在蘆葦島上興建不同的建築物,一般居住用的蘆葦島會有烏魯族人的居所、瞭望台(導遊說可以方便?異性XD)和廚房,因為在蘆葦草上生火煮食是一件很危險的事,所以煮食前會把廚房的蘆葦弄濕,而廚房用具會放在石頭上面,把煮食用品與蘆葦草隔開,減低火災發生的機會。








試穿烏魯族傳統服飾-胖嘟嘟才是美
根據烏魯族婦人的介紹,這個島大約可以容納五個家庭,每個家庭就住在一個小房子裡面。她們邀請我們到房子裡參觀,裡面的空間其實很小,放了睡床、衣服和一些日用品之後,可以活動的空間其實不多,如其說是房子,應該說是睡房才對。然後烏魯族婦人提議我們可以試穿她們的傳統服裝,打扮成烏魯族人,這個提議真的很不錯!在房子裡面,烏魯族婦人為我們穿上傳統服飾,顏色配搭非常色彩繽紛,我穿上紫色長裙,蓬鬆厚重的裙子令人穿起來變得胖胖的,配搭鮮橙色的外套,戴上啡色圓形小帽子,頸上繫著一對好像辮子的飾物,這個飾物可以用來分辨穿戴者的婚姻狀況,如果未婚的女士會配戴顏色鮮豔的辮子,吸引異性,而已婚的女士只可以配戴黑色、啡色、藍色等等深色系列,代表她們已經Unavailable,所以在街上都可以很容易分辨出哪一個是單身女士,哪一個是有家室的人。至於烏魯族男士,很多都已經不穿著傳統服飾了,但是烏魯族婦人也有為我們預備了傳統烏魯族男士服飾給Garry試穿。烏魯族男士的衣著比較簡單,但同樣以顏色鮮豔的帽子配襯,看到奪目的顏色令人心情特別愉快。




參觀過後,烏魯族婦人帶我們選購手信,包括人手編織的布、擺設和飾物,基於她們的熱情款待 (雖然明知道是一天團的指定安排),還是怕不好意思,都買了一些紀念品做手信。

然後烏魯族婦人帶我們到另外一個蘆葦島,我們坐上了用蘆葦造成的船從這個島出發往對岸,明明是很短的船程,但人手划過去似乎是一件很辛苦的事!我見到烏魯族婦人划到面容扭曲,實在有點替她擔心,同時亦有點害怕她該不會有中途放棄載我們過去吧… 幸好最後她花盡九牛二虎之力,總算成功把我們送去另一個蘆葦島,跟我們道別過後又划船回到對岸,這項任務真的太艱辛了吧。









雖然說烏魯族人仍然保留傳統住在蘆葦島上,但其實保留傳統讓遊客參觀,這個方式也是他們維持生計的方法,所以很多人都說這裡變得很商業化,說他們利用傳統文化賺取金錢,是不正當的做法。然而,如果他們不利用這個方法賺錢,可能一早就要放棄蘆葦島的傳統,離開這裡,回到Puno生活了。這個情況就正正發生在玻利維亞那邊的Lake Titicaca,本來太陽島和月亮島上面都有居民,但為了維持生計,很多島民都遷離小島,回到岸上生活。如果要看沒有被商業化的Lake Titicaca,可以選擇到玻利維亞那邊,不過在那裡就看不見昔日的傳統民俗風情,只剩下冷冰冰的古遺跡了。
對我而言,雖然蘆葦島被冠以商業化的形象,但是從烏魯族婦人的熱情款待,我仍然能感受到她們的純樸而未被世俗污染的真性情,而且她們都只是為了生活而已,大家會否對她們的做法過分敏感呢?
* All Ways Travel *
USD$39 (Private Tour, 包導遊+來回交通)
sales@titicacaperu.com
http://www.titicacaperu.com
全部南美之旅遊記
- 美麗的南美-序
- 【秘魯】 The Sacred Valley 神聖山谷 (1)-彩虹誕生的地方-Chinchero 琴切羅
- 【秘魯】The Sacred Valley 神聖山谷 (2)-印加實驗室-Moray 莫蕾梯田
- 【秘魯】The Sacred Valley 神聖山谷 (3)-Maras Salt Mines 馬拉斯鹽田
- 【秘魯】The Sacred Valley 神聖山谷 (4)-Ollantaytambo 歐南塔雅坦坡
- 【秘魯】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(上)-沉睡四百年的天空之城
- 【秘魯】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(下)-仰望著天空的印加巨人
- 【秘魯】從Cuzco到Puno的觀光巴士
- 【秘魯】Lake Titicaca-到蘆葦島探訪烏魯族人
- 【玻利維亞】Lake Titicaca-太陽和月亮誕生的地方
- 【玻利維亞】南美的復活節慶典 在Copacabana渡過耶穌受難日
- 【玻利維亞】印加人的始祖-Tiwanaku
- 【玻利維亞】鹽湖團Day 1-破裂的天空之鏡 – Salar de Uyuni
- 【玻利維亞】鹽湖團Day 2-土包子走進國家公園
- 【玻利維亞】鹽湖團Day 3-與草泥馬共進午餐
- 【秘魯】Colca Canyon 科爾卡大峽谷-認住呢隻鷹
- 【秘魯】我看見了 活在Arequipa阿雷基帕的辛酸
- 【秘魯】Ballestas Islands的秘密空軍兵團
- 【秘魯】外星人的傑作-納斯卡線條Nazca Lines
- 草泥馬:「猜猜我是誰?」
The Travel Lovers
我們是Manix和Garry,一對熱愛旅行的香港情侶,辭去穩定的工作成為全職旅人,手牽手一起環遊世界。足跡已遍佈6大洲,超過45個國家及250個城鎮。喜愛發掘充滿異國風情、風景優美和富有歷史文化的地方,蒐集屬於兩個人的甜蜜回憶。
歡迎行程交流、意見、活動邀約和任何查詢:thetravelovers@gmail.com
訂閱我們的YouTube頻道,並Follow 我們的Facebook 及Instagram ,跟著我們一起環遊世界!